教育教学

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动态 >> 正文

重电数字媒体学院开展行走的“艺术+思政”实践教学活动

编辑:传媒艺术学院 发布时间 : 2021-07-16 点击量:

彩绘“四史” 践行“初心”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开展行走的“艺术+思政”实践教学活动


近日,数字媒体学院主办的“艺术+思政”采风写生主题实践教学活动作品展在学校展出,1800余名学生的360幅代表作品散发着五彩缤纷的中国色彩。


98B45

学校领导现场指导作品展

展览现场,除了能欣赏到渝东南和渝东北的特色吊脚楼,领略江山妩媚,似乎还能“听”到纷繁悦耳的唧唧机杼声、嗒嗒打更声,还能“闻”到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气。

C362F

优秀作品

今年的专业采风写生实践活动优选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红色资源的渝东南和渝东北片区,共6条路线,是学校将艺术类专业实践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再一次深度融合。除艺术类专业教师外,还配备6名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让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发挥专业特点,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强化以美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盐”与艺术专业的“汤”相融合,实现“有知有味”,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打卡”党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本次采风写生是促进我校艺术类学生学好、学活这本教科书的一条重要途径。在采风写生过程中,采用“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的模式,带领学生“打卡”重庆红色资源,以鲜明的红色文化印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初心力量,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重点培养学生“走进党史”的觉悟,“融进党史”的情怀,“学史力行”的恒心。在奉节白帝城,以“两段托孤史、两封托孤信”为切入点,围绕古建筑摄影和白帝城刘备托孤的典故,现代建筑摄影和夔州博物馆彭咏梧烈士革命事迹串联,将两代人托孤的故事和摄影艺术结合;在巫山博物馆结合Q版动漫设计,在现场讲解并分享了学生原创设计的李季达老先生Q版人物漫画,同时将复原再现的巫山博物馆场景模型在现场进行AR呈现;在黔江红军渡,从党史角度和中国精神角度讲解了红军渡的古往今来;在秀山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纪念碑,讲解了当年刘邓大军在秀山开辟新区、征粮剿匪的伟大战斗历史。

278B3

倒马坎战斗革命纪念碑

1C515

在夔州博物馆彭咏梧革命烈士展览馆上行走的“艺术+思政”大课

1E2F0

在巫山博物馆李季达英烈事迹展览馆上行走的“艺术+思政”大课

2AD13

同上一堂课的师生在巫山博物馆


10F50

探访100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龙德贵老战士


2E3C2

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纪念碑

探访山河之美,领悟江山多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来源于人民,人民的生产与生活是艺术创作最丰富的矿藏,是艺术创作的源头。离开了生活与生产的艺术创作,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次采风写生实践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在行走中探访祖国山河之美,感受沿途人文风貌,深入理解祖国的山河之美。在黔江土家十三寨,带领学生走村进寨,切身认识这“全国宜居村庄”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变迁,深刻体会乡村振兴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酉阳,以“是唐街,是宋城,是爷爷奶奶的家”共同开启“情景画”创新教学,带着同学们赏析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笔下的龚滩画卷,用脚步丈量改革开放以来古镇的变化。

同学们纷纷表示,走出学校、走出画室,在老师的指导下,见识到了“江山如此多娇”,为今后的学习与创作积累的丰富的素材,也更加明白了尽管每个人的艺术风格多样,但作品描绘社会发展、人文风貌、展现人间百态应该是文艺创作者的共识。

本次采风写生实践活动是数字媒体学院第二次开展“艺术+思政”教学实践,实践中,充分把思政课与艺术类专业课相结合,将思政课和专业课程程融入“大思政”格局,搭建了“艺术+思政”的契合点和连接点,喻情于景,寄景悟理,形成思政艺术教育合力,促进学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既提高了思政教师的文艺素养,实现寓美于教,又提高了艺术类专业教师的思政涵养,以美育人。

2DC05

“拉拉渡”口纪念碑


上一条:2023-2024学年第2学期数字媒体学院转专业名单公示
下一条:数字媒体学院开学检查师生出勤情况、课堂教学实施情况简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