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走进千万家 节能环保我参加
——数字媒体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北碚区龙凤桥街道燎原社区开展主题宣讲活动
7月11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大一学生组建的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实践团赴北碚区龙凤桥街道燎原社区丽泽佳苑小区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成员召开座谈会)
根据社区的基本情况,实践团成员提前召开座谈会探讨宣讲活动的实施方案。确定开展主题为“低碳走进千万家,节能环保我参加”的宣讲活动,引导当地居民了解“碳达峰”、“碳中和”,增强环保意识,倡导低碳节能的绿色生活方式。活动现场,志愿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画册、海报和横幅向当地居民宣传“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知识,倡导低碳生活的新风尚。
(实践团成团进社区宣讲)
(实践团成员合手绘的宣传海报)
活动中,志愿者们还开展了旧衣物回收活动,上门宣讲文明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并回收家里多余的衣物送到旧衣物收纳处,不仅妥善处理居民家中多余的旧衣物,实现资源的回收循环利用,还将温暖传给他人,让旧衣物重放光彩。
(实践团成员上门回收衣物)
7月13日,实践团成员前往抗战时期复旦大学校址参观学习。抗战时期,复旦大学自上海西迁,师生辗转五千里,于1938年2月择址于重庆北碚东阳镇“下坝”。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教授陈望道取“华夏”的“夏”取代原本的“下”字,表达师生的爱国救亡、振兴中华之意,将这片开阔却破落的江边平坝改名为夏坝。在艰苦的条件下,复旦师生坚持教学,勤奋学习。他们高举抗战、团结、进步大旗,积极开展各项救亡运动,成立《中国学生导报》并创办《文摘》、《复旦青年》等刊物和墙报,使复旦成为抗战后方坚强的民主堡垒。志愿者们从复旦大学旧址汲取“自强不息,为国奉献”的精神,并激励我们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乘风破浪立潮头,筑梦前行正当时
(实践团成员参观抗战时期复旦大学旧址)